• May 02 Mon 2011 23:14
  • 縮影

明亮的顏色、多樣的玩具、稚齡的孩子,
構成了加拿大攝影師 Jonathan Hobin 的12張攝影作品《遊戲室中》(In the Playroom)。

看到畫面,首先是眼前一亮。
在沒有成人看管之下,孩子在遊戲室盡情玩樂,
醒目的構圖、豐富的細節和鮮明的色彩讓人的眼球不能不在畫面上多停留幾秒鐘。

接著是一種不安感。
相片中,遊樂中的天真孩子總是帶著一種和畫面及色彩格格不入的情緒——冷漠、蔑視、無助。

然後是震撼。
一幕幕似曾相識的畫面,從腦袋中被搜刮出來,補完了眼球對畫面的認知。
嚴肅的主題和歡樂的畫面成了巨大的反差,繚繞著人的思緒,久久不散。

《遊戲室中》(In the Playroom) 這一系列的作品,利用童稚的角度,轉彎抹角地影射各世界頭條大事。

◆◆◆◆◆◆◆

以下是這系列的作品
◆如果需要關於暗喻的keywords,在此(◆)符號後會有反白了的資訊及連結。


《The Twins》(雙子)

2001年的911事件,聖戰伊斯蘭組織Al-Qaeda向美國發動自殺式恐怖襲擊,騎劫四部部客機,其中兩部衝向紐約世貿大廈,造成近三千人死亡。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ptember_11_attacks




《Dear Leader》(親愛的領袖)

圖中為北韓領袖金正日,大力發展核武,在國際政治上以此取得發言權。
http://en.wikipedia.org/wiki/Kim_Jong-il




《A Boo Grave》(噓聲的墳墓)(Boo是Halloween常用來嚇人的擬聲詞)

美軍虐待伊拉克戰俘
http://en.wikipedia.org/wiki/Abu_Ghraib_torture_and_prisoner_abuse

中間黑色布蒙頭的孩子是在重現這個情景:戰俘被警告如果從箱子上跳下來,就會遭受電擊。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AbuGhraibAbuse-standing-on-box.jpg




《Diana's Dead》(戴安娜之死)

1997年戴安娜前王妃與男友多迪在巴黎,在法國巴黎隧道中遇上狗仔隊追蹤,失控撞向燈柱和石牆,兩人均在車禍中死亡。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ath_of_Diana,_Princess_of_Wales




《White Nights》(白夜)

Jonestown的人們集體追隨人民聖殿教主Jim Jones集體服毒自殺或被迫服毒殺害。(Jonestown Massacre)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nestown




《Vegas Wedding》(拉斯維加斯的婚禮)

指傳奇的表演者Siegfried & Roy二人,是著名的魔術師和馴獸師。兩人經常偕同白獅子和老虎出現。
http://en.wikipedia.org/wiki/Siegfried_%26_Roy




《American Idol》(美國偶像)

圖中為JonBenét Ramsey,6歲時被殺,由於曾經參加過很多選美賽事,因此得到傳媒廣泛報導。
http://en.wikipedia.org/wiki/JonBenét_Ramsey




《Boxing Day》(禮物日)

2004年12月26日的南亞海嘯。
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4_Indian_Ocean_earthquake_and_tsunami




《Spring Break》(春假)

應該是指高中女生Natalee Holloway的失蹤案件,另外三人為疑犯Joran van der Sloot及Deepak and Satish Kalpoe兄弟。
http://en.wikipedia.org/wiki/Natalee_Holloway




《39 Lashes》(39鞭)

基督受難時曾經受九尾鞭鞭打39次(在猶太律法《申命記》中,鞭打犯人次數的上限是40次。打完了40鞭之後,
人們會認為犯人已經將他應當還的債還給社會,因此犯人會被當作無辜的人一樣重投社會。
所以處刑人故意小心點算鞭打的次數為39下,讓犯人得到釋放。)
這裡暗諷基督教歌手Tammy Faye Messner的浮誇生活和金錢醜聞。
http://en.wikipedia.org/wiki/Tammy_Faye_Messner
九尾鞭
http://naturesdesignsonline.com/Cat-of-nine-tails.htm




《The Saints》(聖人)

2005年颶風卡特里娜吹襲美國西南沿岸,造成大量傷亡及損失。其中較多黑人聚居的密西西比州(新奧爾良市)出現混亂。
女孩救生圈上的FEMA是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cy(聯邦緊急事務管理總署),暗諷有關政府機構救災不力。
http://en.wikipedia.org/wiki/Hurricane_Katrina




《Seal Heart》(海豹心臟)

2009年加拿大總督Michaëlle Jean造訪北部的Nunavut,參加了伊努特人(Inuit=愛斯基摩人)的傳統宴會,
取出海豹的內臟並且吃了生的海豹心臟,引來極大的迴響。
http://en.wikipedia.org/wiki/Micha%C3%ABlle_Jean#Seal_meat.2C_new_uniforms.2C_and_crisis_in_Haiti


◆◆◆◆◆◆◆


遊戲室本來是一個安全而受保護的地方,家長滿以為他們能夠保護孩子遠離一切的人世間的險惡,
但這並不能阻擋傳媒鋪天蓋地的聲音穿過牆壁、透進孩子的心房。

孩子被來自電視、電台、報刊、互聯網等的資訊包圍、浸透著。
在傳媒的渲染下,孩子漸將他們在新聞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知的恐懼和哀傷,
融入自身的遊戲世界之中,摹效著他們每天從傳媒耳濡目染的悲傷和殘忍。

"Kids have always taken what they see in life and incorporated it into their play. Play is a tool that kids use to process and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All I've done is exaggerate those reflections of our world that kids see."
「孩子經常將他們日常所見之事融入遊戲之中。遊戲則是孩子處理及認識周邊世界的工具。我(Hobin)只是以誇張的手法描繪孩子所見的世界倒影而已。」

Kids know these dark things, even if they haven’t been taught them or discussed them with adults, he says, and he provides a lucid example.  "No kid needs to be shown how to hold a handgun, they all just know, they pick it up and they know. . .  It never needs explanation."
「即使沒有被教育過或是與他們的父母討論過這些事情,孩子還是會知道黑暗的事情。」
「沒有孩子需要被教育如何握住手槍,但所有的孩子都知道如何這樣做,當他們拿起手槍的時候,他們就自然地知道了......這從來都不需要解釋。」

Just as children make a game of pretending to be adults as a way to prepare and ultimately take on these roles in later life, so too do they explore things that they hear or see, whether or not they completely underst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event or the implications of their play.


Jonathan Hobin 的前作《鵝媽媽童謠》(Mother Goose) 以童話中的暗黑元素作為主調,
同樣以孩童的冷臉孔讓人毛骨悚然。這次他則描繪重大的歷史時刻(杯具)。

"News stories have become our modern fairy tales, our cautionary tales, and the Internet is today’s story book."
「新聞故事已經成為現代的童話故事,是我們的警世故事,而互聯網就是今天的故事書。」 


參考: 

Jonathan Hobin 的官方網站

Review: In the Playroom with the meticulous Jonathan Hobin

The kids are not all right

左犬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漫《媚藥咖啡店》
這個標題超大誤啊!!
(1) 這部作品跟媚藥一點關係也沒有 (2) 這所飲料店是不賣咖啡的!
一般的少女漫畫,不怎麼有趣,雖然那些讓少女dokidoki的語句還蠻出色的。
一般之作。

◆◆◆◆◆

日漫《青之驅魔師》
衝著動畫的人潮跑去看,發現只有30多回就動畫化了,確實是不能小覷。
畫風還好,設定也有趣,但感覺故事劇情的結構不是很嚴密
這種兄弟設定也不是我的菜.... (喂!


這星期的活動豐富得太要命,上面的兩套都是星期一看的。
之後因為復活節假期的黃金時段,要到父親大人而定鋪子做無薪工人......orz

左犬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保保久:日漫《召喚惡魔01-04》
糟糕怎麼我的笑線變得這麼低?
這部絕對是惡魔界的銀魂!

◆◆◆◆◆

司徒劍僑:港漫《九龍城寨》
這部港漫是在創造的人物,都是忠義之士、而非傳統的英雄吧。

理解廣東話字真的要很用神w
真是如魔尼夜所說,要念出來才能明白:DD

雖然劇情線不算很順暢(或許是我沒有看過港漫的關係,不太適應那種pace),
但人物塑造非常不錯,有血有肉的感覺。

仍然不是太習慣這樣說兩句話就能成為好朋友,眼神一碰觸就能互相戀慕的模式.....
不過說到底港漫也是以打鬥為主,這種發展模式也是迫不得已。

很喜歡信一——他的臉容崩壞好歡樂wwww (截了幾張圖


其實洛洛的主要能力,不是功夫拳腳或是體能,而是所有人都會向他盡訴心中情吧....
(他的能力和《召喚惡魔》的企鵝王子一樣,是暴露XD)

說到文字方面,其實我是蠻欣賞這部作品的遣詞造句,感覺不是隨便胡扯。不過某些別字真的讓人感到十分意外。

看港漫學中文:

不愧不怍(普: zuo4)(怍=慚愧)
語出《孟子-盡心上》「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行事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孫子兵法,九變,五十二》是 故 智 者 之 慮﹐ 必 雜 于 利 害﹒ 雜 于 利﹐ 而 務 可 信 也; 雜 于 害﹐ 而 患 可 解 也﹒ 是 故 屈 諸 侯 者 以 害﹐ 役 諸 侯 者 以 業﹐ 趨 諸 侯 者 以 利﹒
>所以,明智的人思考问题,必须同时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充分考虑到利的一面,所从事的事业才能顺利完成,充分考虑到害的一面,祸患才能预先排除。>所以,要用对敌不利的事去伤害它,使其困屈;用一些小事去驱使调动它,使其频于应付;用小利去引诱它,而使其疲于奔走。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相濡以沫 泉水乾涸,魚兒以口沫互相潤溼,亦作「濡沫涸轍」、「以沫相濡」。
語出《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比喻人同處於困境,而互相以微力救助。

輸到一戙都無 考據

◆◆◆◆◆

曾志豪:《大國勃起》 [Read]

為何新聞千萬條,唯獨眼前的新聞讓你有興趣? (本質or只因許多人也有興趣?)

誰能製造圍觀群眾,誰就是贏家。
將矛頭轉移到瑣碎事項。

上網危機:不是電腦後的,是人還是狗;而是圍觀的觀眾,誰是觀眾,誰是演員?

對網路的不信任,但仍然不能脫離網路世界的矛盾。

大陸每每以"愛文明"作為口號,背後所反映的,是沒有文明。
中國的好市民:不給政府添麻煩的人。

城市的title(定位)
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 


形式主義
默哀 (神奇的被動式)

排隊:排隊是一種妥協、等待
大陸什麽都是立刻上馬、全力衝刺(表面速度VS實際內涵)
不排隊是基於一種不信任:不相信其他一起排隊的人、不相信主辦單位沒有潛規則。
守規矩會吃虧
與其坐以待斃、任人宰割,不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不信任制度、不信任政府

擦邊球,走鋼線。
香港人自由慣了,大聲叫嚷,公投起義平反下臺什麽口號都喊過,而且喊起來不計成本,因為根本無成本。
香港無民主,但畢竟有自由,所以香港不能理解擦邊球。
我們講究的是直接抽水,而且要「深抽」、「一插到底」的痛快。
呼吸的氣壓不同。

《蒼井空能帶給我們多少快感》
看A片成為擺脫沉悶政治現實的良方妙藥
選擇權:餵食>覓食

翻牆軟件的妙名字:紅杏軟件、佛跳牆、西廂計劃

遠方再遠的傷亡,都不急眼前死了一個人。

香港人抽離於大陸,所以無須背負民族仇恨的包袱。

刺激(催化劑)>民眾爆發
爲了活命,不是爲了革命。

爽快!

◆◆◆◆◆

《一看就懂中國軍事史》[Toss]

衝突是指人類爲了爭奪生存條件、擴大生存空間而進行的暴力行為,
包括血親復仇(侵害某部族成員=侵害整個部族)、部族爭長(勝者得領導權、敗者成為依附)。
(氏族制) 

戰爭是包含了征服異族、掠奪財貨、建立階級奴役、攫取私有財產、易其俗。
(階級制)

武舞: 跳舞是戰爭的準備

◆◆◆◆◆

蔡志忠:《中國思想隨身大全》[Read]

◆◆◆◆◆

榎田尤利:《交涉人不會沉默》《交涉人不會疑惑》《交涉人不會回頭》《暗之華》[Read]
(女性向注意)

左犬牙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